中心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如何發掘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找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現實路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2019年會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2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陜西楊凌,圍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經濟轉型與政策選擇”主題,共同探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論,國外先進做法和借鑒啟示以及中國實踐與案例。
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在研討會主題報告中以日本“人地重劃”為切入點,介紹了日本農業集約(規?;?經營的背景、主要做法和效果。
杜志雄指出,日本的經驗表明,有了強大的合作社(農協)之后,仍需回過頭來培育規?;纳a主體,這表明合作社并不能解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所有問題。通過對新型主體和農業合作社兩種規?;问竭M行比較,杜志雄提出,在強調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中國應優先支持和培育家庭農場等適度規?;男滦蜕a經營主體。
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周應恒認為,一個產業的現代化應是動態發展的過程:充分利用人類科技創新與文明進步的最新成果、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從而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最終形成引領社會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
周應恒指出,農業發展亦如此——認識農業現代化要從特征和成效兩個維度把握。在總結日本小農的現代化經驗和美國大農的現代化經驗的基礎上,周應恒認為,就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這一問題,中國可能走包括小農的現代化在內的多元現代化道路。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結合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闡釋和分析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五位一體”的有機整體特征,現代農業強國的“四強一高”重要標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五大短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內涵和“1+5+8”新型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魏后凱指出,目前,實現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面臨人才短缺難題,應加大力度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并著力研判鄉村人才振興的多元化路徑和農村創業的策略選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夏顯力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質量興農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的動力源——數字鄉村建設。他提出了數字鄉村與質量興農協同發展的三大思路,即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數字鄉村建設內容,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要求找準數字鄉村建設著力點,以及圍繞農業產業興旺強化數字鄉村建設的支持系統。
據了解,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成立37年來,始終以研究借鑒國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經驗為核心,以資政、佐業、富民和服務會員為己任,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會目前已有來自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會員多達700余人。本次年會共收到投稿85篇,呈現出數量多、原創作品多、關注國外農業農村發展的多個顯著特點。
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2019年會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研討會于8月16日至18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承辦。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7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20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